最近在投一些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些数据特点:
1, 有的小贷产品在投放的时候,会存在一些campaign非常好养大,并且养大了之后就非常稳定(理应如此),但是有的产品数据和过山车一样,今天好明天差,很难养出来稳定表现的campaign,整体都不敢给这样的系列加大预算。
2,跑一些付费目标的产品,但是整体的付费率太低,导致整个广告学不出来。具体表现可能是跑1.0和2.5的UAC,会发现最终付费率差别不大,AEO也接近如此,但是好在FB通常可以定位精准人群勉强抢救下。
基于这两个数据表现其实有一些猜测:
小贷风控+投放这个,数据理论上应该是要能稳定并且养出来大系列,并且越跑越稳定的。因为基于风控通过找出来的人应该是特征接近的人群,这样的数据回传给到FB后,FB也应该是能找到相似的人群,这样良性循环起来,但是前面我遇到的这个现象,站在市场角度我其实怀疑是产品风控通过的人群整体特征太分散?不是集中在某一批人群,或者说FB对我们认为不错的人在他的后台中并不是相似接近的人群,导致学出来的人其实是不在正确路线上。不确定有没有可能是风控其实做的不太够的表现…
另一个可能性,可能是投放操作上的问题,比如打点,是否存在打点回传给FB的标准事件不太合适,比如吧某些关键点位回传到了FB的靠前的event上导致FB再学习过程中受这个点位的影响,给了很多他觉得合适的人,但是因为靠前的点在FB的人群标签里面就是不太符合我们预期的人群。
如果出现这个现象可以考虑修改打点回传到靠后一些的点,更贴近自己行业人群的,比如电商大家统一用purchase,add to cart之类的点。其他行业也有自己的点的选择。
付费产品付费率的坑,我们明确的现象是付费率太低会导致学习困难(自我惊讶,低于5%的点学习起来都贼难),AEO UAC都投不动,我们能操作的其实就是 要么找靠前的点投放,要么提高付费率。但是靠前的点投放风险比较大,是不是干脆考虑给潜在付费用户送钱提高首冲之类,比如冲一块送五块,直接拉高付费率,至少投放学习上可能快点,但是可能遇到首冲用户太多的时候学习也不一定准,拉进来很多低端付费用户。这个时候可能又有两个思路:1,跑VO,区分人群价值投放,或者跑AEO用户分层,区分大额,小额,只是也许大额还是转化率太低跑不起来。2,继续诱导用户,骗完首冲骗再次消费,总体是让用户继续充钱提高arpu。整个环节也不能盲目的提活动,可以市场和产品合作尝试找到一个平衡点,等到付费率差不多起来后再降低活动力度,能跑出来广告稳定养大就好。
或者大家有什么其他低成本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