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贷风控和推广稳定性的关联

做的久的小贷都会有个现象,老产品在后面一定都会是Google的量为主,从流量的角度来说可以说学出来了,或者老产品有很多的老用户搜索回访之类。

不过有个因素可能大家不一定会注意到:

Google投放稳定的广告系列,实际上对风控来说,是比较“招喜欢”的一种。

广告系统跑的越久,学到的人群属性就会越趋向于一致,人群属性越一致,也就越符合风控的诉求。

考虑到我们投放的一般都是授信和放贷行为,如果养的足够长时间,广告系统最终能学出合适的价格,产生转化的人慢慢积累都会变成很相似的人群。

Google广告撇开前面类似搜索,老用户,或者GP版位的优质量不说,还有比较关键的是Google的投放方式就是“佛”,这样跑的时间长了之后学习出来的人群也是相对稳定的人群结构,风控比较喜欢。

Facebook后续有了AAA,或者用CBO养大的系列跑起来后其实也能相对更稳一些。

而其他渠道类似TT之类,由于要经常迭代所以到后面人群属性不一定是稳定形式,所以观察到的产品一般TT后面风控通过率都不太高,这里不一定是人群真不行,而是不稳定的人群特征,估计风控也保守一些,只挑确定能过的。

站在投放角度,投放小贷其实有个思路:

1,集中大部分预算给到稳定的广告形式上,比如Google,或者FB AAA之类,争取养大。

2,砍掉绝大部分或者所有来源不清晰/不稳定的渠道,尤其网盟。

再结合之前分享过的文章,投放网盟对FB GG这些渠道投放影响,可能砍掉了网盟最终减少了抢归因对广告平台学习的影响,也许能在同等预算下,获得同等更优质的量,并且由于人群属性的稳定能让整体的转化率更高,逐步走向一个正向循环。

再考虑小贷目前都需要开始考虑给守信用户做分层,只投优质用户,网盟这种无法区分或者优化的渠道,确实也越来越没空间。

虽然说了放弃网盟,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存在,比如贷超,这个属于垂直领域的流量,估计属性相对稳定,不过估计还有撸贷的人群也会集中在这类渠道,所以风控同样也要特殊关注,避免被坑。

对了,如果你产品都是740类型,本着“来的都是客”+“催收无敌”的模式运作,那你当我前面都没说吧。